215766_153633.jpg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陆阳 摄影 韦承金)5月27日,我校在津南校区综合业务东楼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校党委书记薛进文、党委副书记刘景泉、副校长朱光磊出席会议,我校社科处负责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会议由朱光磊主持。

  会上,薛进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路径,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为新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薛进文强调,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各学院、各部门,特别是各文科学院和研究机构要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结合南开实际,认真反思、查找存在的短板与不足,进一步破解影响和制约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难题;要进一步明确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历史使命,打造更多具有国家级水准的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学术项目和高端智库,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南开贡献。

  逄锦聚介绍了受邀参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情况。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情真意切,站在时代、历史的高度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神圣使命,突出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形式下创新发展的指南,必将对今后相当长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发展途径、发展制度保证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经济学院何自力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深刻阐述,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属性作出了科学的界定,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整个讲话贯穿了三个重大自信,即对马克思主义充满自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学院张毅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大国复兴实践进程中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全面、系统和深入地阐述了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贯穿始终的是“守正创新”精神。“守正”体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创新”体现在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努力方向。相信这份纲领性文件将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

  历史学院余新忠教授认为,从一个国家和民族乃至人类的长远发展来看,哲学社会科学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地表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不仅对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师是一种巨大的鼓舞,而且对于中国社会未来的长远发展,也必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未来学术和教育人生,以不辜负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和责任。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处理好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更开阔视野和更高远的追求,力求总结概括出具有国际影响甚至引领国际思潮的概念与理论。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吴帆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和学科议题的综合发展体系。育人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之本,要以学生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培养工作。同时,也应该从这个发展定位出发,进一步反思和改革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以育人育才中心为导向的人才遴选机制和考评制度。在推进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和目标,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和人才。

  法学院宋华琳教授表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要从改革发展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探索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积极吸收国内外对社会发展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健教授认为,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些人往往是从政治方向和研究方法层面理解的,其实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解决真懂真信、为什么人、怎么用的问题,这一科学论断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统一了起来,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了更为全面的内涵,即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实践第一的观点和唯物辩证的方法,有助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全面准确理解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助于解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际操作中易被标签化而流于形式的问题。